从“三尺”到“一线”!环化党员教师的社区守“沪”日记(一)
前一秒刚刚结束线上教学,后一秒便立刻变身大白或小蓝,匆匆赶到指定岗位报到——巡逻❇️🛀🏽、帮困、搬运物资🤾🏽♀️、清理垃圾,维持秩序♙📝,这就是活跃在社区抗疫一线的环化党员教师们最平常的一天。
新进教师 潘慧
第一时间响应市组号召通过“先锋上海”小程序向居住地党组织完成线上报到;第一时间到居委亮明身份,2021年底刚刚参加工作的潘慧老师👉,带着热情与激情就这样早早成为了小区志愿者中的一员。负责本楼栋的物资分发♦️、核酸检测引导🙋🏻♂️、抗原检测登记和回收、给困难老人送菜👩🚒、协助处理居民配药;在这场无硝烟的战役中,潘慧老师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🧑🏽💼,战役阴霾终将散去,春意盎然花会成海。
新能源材料系主任 赖春艳
看到小区防疫任务重☄️✫,人手少,3月中尚在家中接受密集隔离观察的赖春艳老师,就主动联系小区负责人,亮明党员身份,表达了自己在完成规定隔离后,愿意随时参加志愿者活动🐳。4月1日浦西整体封控开始后,她如愿加入组织🈴🫙,陆续参加了发放抗原试剂、蔬菜等防疫物资🤷♂️,协助独居和行动不便老人抗原检测与二维码预约🔖,协助核酸检测现场秩序维护🔔、人员信息确认等一系列工作🦆👯。服从安排、不畏风险🥷🏽、勇冲前锋⛈、敢于担当、耐心细致👚,获得了所在居委居民的高度认可。
辅导员老师 金一文
巡逻期间遇到拒绝戴口罩🧑🏻💻、扎堆聊天的居民,他总是不厌其烦📥、耐心劝说;在核酸检测采样点维持秩序,他总是不忘去主动关照社区老人做好二维码预约👉🏻。在居委充当临时调解员和联络人的他🪃,负责的工作千头万绪:登记居民致电的各类诉求、抚慰检测为阳的居民患者💟、安排好志愿者换班、对接好楼组负责人,带领核酸检测人员到卧病在床或者下楼不便的居民家上门检测......
作为志愿者他“累”并快乐着,因为他认为这就是党员应有的担当。
实验室教师 蔡毅飞
校内封闭管理期间,蔡毅飞就是负责片区工作的志愿者。居家办公后,社区志愿者队伍里自然也不会少了她的身影👩🦯➡️。社区个人防护装备紧缺,该如何做好防护🪽?所在楼门内接连出现阳性感染者、楼道却得不到进行及时消杀......每天都有新问题在挑战她这位“老”志愿者。困难面前不能退缩,也不会退缩👨✈️⛎。于是她成为了小区“先锋队”的一员。完成线上教学任务之余,她参与了全楼居民的核酸登记与物资发放;当楼内有居民误信网上谣言对抗原检测方法提出质疑后,她利用专业知识耐心解释🚂🛌🏻,提高大家对抗原检测的认可度与参与度。周围邻居在群内提出物资需求帮助时🙋🏻,她也是第一时间慷慨解囊🏂。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,她用行动让党旗在社区高高飘扬♥︎。
环境工程系副主任 夏丽刚
从封控前期主动承担楼道的防疫消杀工作和家家户户的垃圾清理🦅;到解封后参与组织社区核酸检测🌸,夏丽刚参加的社区服务内容越多🖕,越深感志愿者在社区抗疫战场上的作用和责任越大。他与社区里的志愿者伙伴们为了保障居民的安全,每个快递、包裹都会进行充分的消毒👨🏼🏫,每天也会定时给快递站内进行消杀,共同筑起了小区居民生活的安全防线,“越是防控疫情的紧要关头,越能检验一个党员的忠诚和信仰♠︎、责任与担当”🕖,夏丽刚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,对于他来说👳🏼♀️🚵🏽♂️,疫情期间社区就是他的践行初心⛷、担当使命的“主战场”。他说,疫情终会过去,未来明媚可期!
专业课老师 赵玉增
来势汹汹的疫情,打乱了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。家中,一个上网课的小学生🕵🏻、一个需要陪伴照顾的学龄前儿童,一位工作繁忙常常顾不上三餐的妻子👩🦼。赵玉增每天的生活忙的就象一直停不下的陀螺,安排好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任务、还要协助妻子安顿好小家🪽,只要有一点空余时间,他都想留给社区志愿服务💂🏼。因为,在他心里有个清楚的认知🙎:只有小区疫情可控了,自己小家的生活才能回归正常🏑。
穿上“小蓝”,完成楼道生活垃圾清运📶,然后对小区内擅自走出家门的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宣传,是他每晚的固定工作;政府发放物资,数千件货品需要完成最后100米的分发入户,是他随时可能接到的临时任务;周末穿上“大白”,他就是小区大门的守卫者、社区团购的快递员。为了不浪费防疫资源👩❤️👩✹,他和他的战友们一干至少4个小时🐕,期间一口水都不能喝。
说起志愿者的工作累不累,他的回答是📖:身体累,但心不累🧃。因为他坚信“乌云必将散尽,春暖花开一定到来”。
三尺讲台上的环化教师,传道授业解惑🤲;抗疫一线的环化教师👴🏻,尽己所能再做学生榜样🈴。从“三尺讲台”到“抗疫一线”🫄,他们变化的是岗位🛞,不变的是责任与担当💇🏽♀️!
截止到4月22日13时,杏福党员教师已累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115次。
供稿人:李艳